
在(NSCLC)中恒盈策略,约2%~4%患者携带
HER2激活性致癌突变,长期以来铂类化疗联合或不联合免疫疗法是一线标准治疗,晚期患者高效且安全的精准治疗选择仍然有限,靶向抗体药物偶联物(ADC)的药物相关性间质性肺病为临床应用带来挑战,泛HE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(TKI)的疗效则十分有限。
在这一背景下,创新口服、可逆性靶向HER2的TKI药物sevabertinib在SOHO-01试验中交出一份令人鼓舞的答卷。无论既往是否未接受过治疗,sevabertinib在晚期或转移性HER2突变NSCLC患者中都能带来持久缓解,在初治患者中的客观缓解率(ORR)更是高达71%。相关结果日前同步发表于2025年欧洲内科学会(ESMO)年会和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》。
美国德克萨斯大学MD Anderson中心乐秀宁副教授为本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。来自北京医院、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、胸科医院、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、湖南省肿瘤医院、北京大学肿瘤医院、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等机构的多位专家为共同作者。

截图来源:
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
SOHO-01试验为一项开放标签、多中心、多队列的1-2期临床试验,旨在评估sevabertinib在晚期
EGFRHER2突变型NSCLC患者中的疗效。其中共纳入209例局部晚期或转移性HER2突变NSCLC患者,根据既往治疗情况分为三个主要队列:
D队列:81例既往接受过治疗但未使用过HER2靶向药物的患者;
E队列:55例既往接受过HER2靶向ADC治疗的患者;
F队列:73例未接受过系统性治疗的初治患者。
所有患者均接受每日两次、每次20 mg的sevabertinib治疗。
主要终点为盲态独立中心评估的ORR。结果显示,sevabertinib在不同治疗背景的患者中均表现出显著且持久的抗肿瘤活性:
在未接受过HER2靶向治疗的D队列中ORR达到64%,中位缓解持续时间(DoR)为9.2个月,中位无进展生存期(PFS)为8.3个月。
在初治的F队列中,ORR更是高达71%,中位DoR为11.0个月,PFS数据尚未成熟(数据截止时中位随访时间为9.9个月)。
即便是既往接受过ADC治疗的E队列,仍有38%的患者实现客观缓解,中位DoR为8.5个月,中位PFS为5.5个月。这意味着为ADC治疗后进展的患者提供了后线治疗选择。

▲三个队列的缓解持续时间(左)与PFS(右)(图片来源:参考资料[1])
亚组分析显示:
在队列D中,既往接受过至少两线全身治疗的患者57%出现缓解。
在基线有脑转移的患者中,队列D中有61%的患者出现缓解,队列E中有27%的患者出现缓解,队列F中有78%的患者出现缓解。
研究还进行了生物标志物分析。在随访数据最成熟D队列(中位随访时间为13.8个月)中,携带HER2酪氨酸激酶结构域(TKD)突变的患者(73例)的疗效优于非TKD突变患者(7例),ORR分别为70%和14%,中位PFS似乎分别为9.6个月和6.9个月,尤其是携带Y772_A775dupYVMA(NSCLC中最常见的
HER2突变类型)的患者,其ORR达78%,中位PFS为12.2个月。
循环肿瘤DNA(ctDNA)动态分析进一步提示,存在TP53变异的患者中位PFS更短(5.3个月 vs 12.3个月);ctDNA始终未检出或治疗早期实现清除的患者,其中位PFS显著优于ctDNA持续阳性者(12.3个月 vs 14.7个月 vs 7.0个月),提示ctDNA可作为疗效预测与预后评估的有力工具。
Sevabertinib的安全性与其他HER2抑制剂的安全性一致。最常见的药物相关不良事件是腹泻,发生率在84%至91%之间,其中3级腹泻发生率在5%至23%之间,未报告4级腹泻或因腹泻导致的治疗中止。其他常见不良事件包括皮疹(发生率47%~51%)、甲沟炎(22%~29%)。3级及以上药物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3%至38%,各队列中仅有1%至5%的患者因药物相关不良事件终止治疗,未报告药物相关间质性肺病。

图片来源:123RF
这些出色的数据显示,sevabertinib在HER2突变型NSCLC患者中能够高效、持久抗肿瘤,覆盖初治、经治、经过HER2靶向治疗甚至是HER2靶向ADC治疗进展后的多类患者,有望进一步丰富HER2靶向治疗策略。
目前,探索sevabertinib作为一线治疗的3期随机对照试验SOHO-02已启动,未来结果将进一步明确其在
HER2突变肺癌治疗中的地位。
点击文末“阅读原文/Read more”,即可访问期刊官网阅读完整论文。
题图来源:123RF
参考资料
[1] Xiuning Le, et al., (2025). Sevabertinib in Advanced HER2-Mutant Non–Small-Cell Lung Cancer. N Engl J Med, DOI: 10.1056/NEJMoa2511065
免责声明: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,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,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。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。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,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。
版权说明: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,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。转载授权请在「医学新视点」微信公众号留言联系。
久联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